因為自己在清華大學引導學生跨領域學習與社會參與的角色,學校也缺乏像千甲農場這樣規模的農作場域,於是順勢將清華學院的學生帶到到距離學校只有11分鐘腳踏車路程的千甲農場進行的學習與實作。
千甲農場地處城鄉的邊界,恰巧成為農業與生態教育與操作的良好場域。
也許從來不曾在田間的青年,剷運馬糞堆肥,搬運稻殼,挖排水溝渠,建構菜圃,堆置落葉青草,餵豬,抓菜蟲,在皎白筍田採收。這時健康的泥土看起來的髒,與城市商品充滿對健康有疑慮的添加物卻看起來的潔淨對比,是一個很好的思考起點。
農業的角色與功能遠遠超過單純的糧食生產。它提供人與土地的連結,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人與其他生物的連結,甚至是人與人的連結。千甲農場絲毫沒有勉強地成為食農教育及生態教育的基地。
在美玲的經營之下,更多優秀的工作人員加入,參訪成功的社區農業案例,把生活的美感,從土地到餐桌的感動帶給來參訪的朋友們。
千甲農場比以前更多元豐富了,除了原來的雞,鴨等動物朋友們,還有豬,羊加入,以及我們微光農園在這裡放牧的四十萬隻蜜蜂大軍。蔬菜,香草,充滿原住民色彩的台灣藜,樹豆,小米也是必然的成員。
社區居民協力搭設打魯岸(開放式的無牆房舍),樸門(Permalculture)的夥伴以活動的方式帶領社區參與搭建的三合一炭火爐(烤箱,火箭爐,傳統大灶)。
武棟大哥夫妻信手揮灑的美麗菜園,裝置藝術,樹下平台,提供了休憩與停留的小角落。
千甲的工作人員除了種植,也常常烹調,測試發展所種植的蔬菜在餐桌上的樣貌。也有分租小菜圃種菜的媽媽帶著學齡前的孩子在太陽下揮汗。有的孩子從不習慣到能自得其樂地玩土,玩植物,跟動物互動,正是都市生活最欠缺的一環。
生態或者自然農業是一個知識密集,經驗密集,能力密集的產業。仰賴許多的觀察,測試,調整等互動。加上資金,土地取得困難,除了種植技術,還要能行銷,新進農民要在這個領域單打獨鬥的難度很高。
有鑑於此,美玲一直努力輔導培訓工作人員,並思考如何串聯與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推動共享經濟,讓新農民可以走得更長遠。
有別於傳統,新農民帶著新的動力與其他領域累積的專業,現代網路科技的操作能力,常常能用新的視野看待農業領域發生的大小事。
例如時常在山林穿梭的胤峰,園藝背景的富美,習慣自然觀察的龍旺,敦厚的明洲,都有其熱情與獨特的視角,交流並豐富了千甲農場的能量與多樣性。
蜜蜂與千甲農場的共榮關係是個典型農業的元素之間互相加乘的範例。
在清華大學開心農場種植的同學告訴我,今年的冬瓜,西瓜,絲瓜都沒有果實。正好反映了目前台灣因為境外移入的東方蜂(野蜜蜂)微粒子病毒的影響。
想對的美玲不只一次告訴我,千甲農場有微光農園的西洋蜜蜂授粉,瓜果結果狀況更好,需要自家採種的植物也能夠順利取得種子。
蜜蜂們在自然農法農場採蜜,不會因為農藥中毒。在春季百花盛開期間可以採收安全的蜂蜜,多餘的透過販售可以增加農民的收益。
我們在現場進行的蜜蜂與友善耕作的生態解說也成為千甲的獨特風景之一。
當原本對蜜蜂充滿畏懼的大人小孩,經過解說,受到金黃色天然蜂蜜的引誘,伸出手指在爬滿蜜蜂的蜂巢上挖取蜂蜜時,我們都會很欣慰能讓人們對自然的恐懼消失於無形。
當然,我們放牧蜜蜂也採取對環境友善及對蜜蜂友善的方式。
對環境友善,例如我們絕不使用農藥及抗生素,盡量使用可循環的資材,盡量充分利用蜜蜂的產出物,而不是因為麻煩而拋棄這些珍貴的天然材料,例如贅脾上的蜂蠟。
對蜜蜂友善,例如使用繼箱養殖採蜜,避免干擾蜜蜂幼蟲生長。保留主箱中的蜂蜜給蜜蜂在外界環境缺乏蜜源時可以食用。盡量用相對自然的方式養殖。
這樣的養殖方式在千甲農場自然農法的環境裡當然也是最為和諧與適切的。
千甲農場因為成員具備的與環境生態共好的心念,仍然努力的觀察與學習,吸納新的能量與觀念,因此可以預見的,還會繼續成長與蛻變。這個對於未來的樣貌的不可預測,是一種喜悅,一種期待。
郭文祺
2017. 12. 03